移动应用 • Apps
简体 | 繁體

专题:“六四”30年

1989年6月3日深夜至4日凌晨,中国政府动用军队向手无寸铁的平民开枪,一场大规模民主抗议活动以流血镇压而告终。这一事件给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。

中国前总理李鹏去世,因六四被称为“北京屠夫”

2002年,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李鹏。左边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。

Eugene Hoshiko/Associated Press

2002年,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李鹏。左边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。

李鹏曾担任国务院总理10年,因在1989年对学生运动的血腥镇压中扮演的角色而被讥讽为“北京屠夫”。他在任期内推动了三峡大坝的建设,该工程因环境后果备受争议。 继续阅读

关注我们

观点与评论

“我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一无所知”

中国年轻人或许不会质疑“六四”发生过什么,但他们质疑事实本身的价值。有关1989年的记忆之战背后,是中国强大的民族叙事的胜利。

王丹:我从天安门抗议中学到了什么

我们失败了,因为我们对推动民主变革缺乏经验,对共产党抱有天真的幻想。但我们也发挥了作用,如今西方终于认识到了北京政权的危险。

六四那个晚上,一名人力车夫的请求

三十年前那个夜晚,深深烙印在我记忆中的,除了鲜血和残暴,还有最卑微的公民所展现的无与伦比的勇气。他们让我相信,自由终会到来。

中国“不可说”的纪念日(漫画)

“六四”30周年纪念日临近,但当年的民主抗议和残酷镇压在中国的公共话语中已无人提及,审查与维稳让纪念活动归于沉寂。

“六四”30周年,中国民主希望何在

“六四”一代大多已年过半百,而年轻一代似乎对政治麻木。中国的民主事业是否难以为继?作者认为,中国站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。

由“六四”造就的今日中国

“六四”之后三十年的历史,是西方和平演变中国失败的历史,也是中共把中国变成一个新的红色帝国的历史。西方要如何应对这一挑战?

影像记录

时报档案

时报档案:1989年胡耀邦讣告

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过世,享年73岁。他直言不讳,推行改革,之后却被迫辞职。他的辞职以及随后对知识分子的镇压,加剧了许多人对共产党的幻灭。

从胡耀邦之死到天安门的枪声

25年前,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病逝。社会郁结已久的不满在悼念胡耀邦这件事上找到了爆发点,并改变了中国的政治进程。

鲍彤再看六四:邓小平的一场政变?

作为因八九民运获刑的最高中共官员,鲍彤在“六四”过去近30年后,重新审视当年的种种细节,对邓小平的手腕和背后操弄,以及赵紫阳的倒台有了新看法。

点击下载iOS 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ndroid APP